中方县接龙镇:夯实基层堡垒 为乡村振兴“赋能蓄力”
2024-12-21 13:59:08          来源:中方县融媒体中心 | 编辑:谢姝妍 | 作者:陈丽丹          浏览量:5469

中方融媒12月21日讯  近年来,中方县接龙镇以人才为基石,以产业为支撑,以文化为引领,全面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,激发村级党组织内生动力,提升村级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,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的组织基础。

强基固本,提升村级党组织战斗力

选好“领头雁”,加强班子建设。注重从多个方面选拔优秀人才,从本村致富能手、返乡创业青年、本土大学生、退役军人等人员中选拔了一批政治素质高、工作能力强、群众基础好的优秀人才担任村“两委”成员,选优配强“头雁”队伍。注重村级党组织班子队伍建设,通过定期召开班子会议、开展谈心谈话等方式,加强班子成员之间的沟通与合作。

盘活“剩资产”,发展集体经济。围绕县委“三大产业”发展思路,结合各村实际,因地制宜发展茶叶、杂交水稻制种、中药材种植等特色产业。在村党组织的领导下,将村内闲置土地进行集中管理,在桥头、卧龙、龙溪三村集中连片发展水稻制种产业,建立800亩杂交水稻制种基地。同时,桥头村通过积极盘活闲置村级活动阵地、村小校舍等闲置资产,建成509亩茶园和880平方米的茶叶加工厂,2024年桥头村茶叶产值50余万元,带动本村及周边村落200余人劳务就业。

接龙镇桥头村茶叶加工厂房

树立“风向标”,发挥表率作用。注重发挥老党员、老村干等“五老”群体的示范引领作用,鼓励乡贤、老村干和老党员积极参与村级事务,充分发挥他们在政策宣传、矛盾调解、产业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。以党建为抓手,精心设计载体活动,组织老村干、老党员开展志愿服务、传授经验等活动,激发“五老”群体的荣誉感和责任感,让他们为村级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,推动村级工作有序开展。

多措并举,增强村级党组织凝聚力

加强阵地建设,激发组织活力。坚持把提升阵地活力和服务能力作为建强基层党组织的“强心剂”,加强村级党组织阵地的标准化建设。规范标识指引,科学整合业务和功能服务相近的标牌,统一规范室外、室内标牌悬挂,落实“三务”公开,打造集党务、村务、政务、商务服务、社会服务和警务等“六务”为一体的村级便民服务中心,方便群众办理各项业务。

加强教育培训,提升履职能力。以“党性教育、乡村振兴”为主题,通过“集中培训学、田间地头学、云端互动学、结对帮扶带”等多种方式,从乡村振兴重点任务、“三会一课”“一月一课一片一实践”主题党日活动、“四议两公开”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、党支部建设规范提升行动等方面对村“两委”干部开展常态化教育培训。今年,全镇开展村“两委”集中培训8场次,覆盖全镇24名村干部。

加强民主管理,完善村民自治。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,以村级党组织为核心,建立“红白理事会”“道德评议会”“村民议事会”等自治组织,提升乡村治理效能。坚持党务村务财务向村民公开,让村民及时了解村级党组织日常管理工作,收集村民意见,反馈村民看法,党员干部自觉接受村民监督。

文化为先,激活村级党组织内生力

接龙镇开展群众文化活动

弘扬优秀传统文化,打好文化传承“古”色牌。将党建引领、传承古村文化和乡村治理有机结合,致力于打造家风纯正、乡风文明的美丽乡村,持续擦亮“中国传统村落”品牌底色。充分挖掘和保护以舞狮、唱戏、祭祀为代表的古村落宗祠文化并做好传承工作。每年举办舞狮、祭祀等传统文化活动,充分利用百姓大舞台开展形式丰富的民俗文化活动,做好传统文化传承。

接龙镇桥头村茶园

推进文旅融合发展,打好惠民利民“红”色牌。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,将革命历史、红色故事与旅游项目相结合,让红色文化更加贴近人民群众的生活。进一步加强全镇爱国主义教育,通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,以产业促发展,以旅游带经济,在卧龙村高坡堂处修建烈士纪念亭,打造集“中国传统古村落—桥头村特色茶园—卧龙村杨氏宗祠—高坡堂烈士纪念亭”为一体的特色乡村旅游路线,为人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文化福祉。

接龙镇龙溪村墙绘

开展人居环境整治,打好和美乡村“绿”色牌。加强乡村环境整治,推广垃圾分类、节能减排等环保措施,组织环保志愿者进村组、学校宣传垃圾分类知识,积极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,引导村民养成节约资源、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。同时加强正向引导,组织评选“最美家庭”“星级文明户”“道德模范”等先进典型,让文明乡风新理念深入人心,共同打造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。

责编:谢姝妍

来源:中方县融媒体中心

本作品由中方县融媒体中心原创,如需转载,请注明来源、原标题、著作者名,不得变更核心内容!